2012年1月21日星期六

阅读教学课就只是让学生读懂一篇课文么?(2/4)


阅读教学课就只是让学生读懂一篇课文么?
        -- --文本对读:《列那狐狸与大公鸡》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
     
     第二课时,我预设的旧有经验是学生已初步理解课文。但是我今天第一次见到这些学生,没有办法跟他们进行初步理解。我对承办当局的要求是我要六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一月的时候读过这篇课文,相信他们有一点印象。所以我就预设他们已经进行了这一个初步理解。

     今天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文本对读,探讨故事中人物形象的统一。有了重点,还要有教学难点。我预设的教学难点是:“学生会不会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的矛盾 进行质疑?”当初我在教这篇课文的时候发现这篇课文很短,而且是改编的文章,但是就因为它改编得简短而浅显,所以导致人物形象的塑造出现了一些矛盾。学生 会不会发现呢?如果学生没有发现,我们作为老师的是不是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呢?让学生发现问题,不是要学生批评课本不好、不读课本;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提 高学生的眼光,提升他对语文的涵养。接下来就是通过这个文本对读的策略,让学生发现不同文本在故事情节上的不同,与它所造成的影响。这个就是我预设教学难 点的想法。
有了难点,在教学设计上就要有一些对策。第一项对策就是教师引导学生针对人物形象的矛盾处提出质疑。第二、教 师带出对读文本,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找出两个文本在故事情节上的不同。其实今天的课没有真正的进行到这个小组讨论,因为我在前几场上课时发现,我们的学 生可能在实际生活上没有太多小组讨论的方式,所以在公开课的时候,可能要花很长的时间。因为时间的关系,所以我就把它简略成两个人进行小组的讨论。接着我 让学生以大组的形式(所谓的大组的形式就是公开全班一起讨论的方式),针对两个文本在故事情节上的不同之处进行比较,判断哪个文本更好,更重要的就是说明 其原因。刚才老师在看学生上课的时候,会发现学生说:“我不喜欢,我觉得这个比较好。”但是当我问到他为什么的时候,很多学生说的是:“不知道”、“不 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觉得这个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是不是平时我们就比较少训练学生去思考呢?比较少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呢?这是我抛出的一 些疑问。


今天我的教学步骤基本上是这样的:

     首先是导入。导入主要是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用的是小叮当,也就是哆啦a梦的照片。我放这个照片其实不是没意义的。我要做的是一个思维定向,因为我今天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文本对读探讨课文里人物形象的统一。所以开始的时候提出大雄和哆啦a梦的形象的比较,就是要让学生的思维有个定向。当这个人物做出跟他平时的形象不同的行为的时候,为什么会这样子?如果我们要他这样子的话,是不是要提出合乎逻辑的一些原因?所以这个导入就是作为一个思维定向,让学生去思考。因为接下来他在分析列那狐狸与大公鸡的时候,就要把这个概念拿出来运用。
 
     接下来是课文复述。因为我没有机会给他们进行初步理解,所以我做了一个课文的复述,让他们说出大纲,一方面也检阅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不是足够。另外也要通 过一些铺垫激发学生的怀疑。当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所怀疑的时候,他的兴趣就来了。那么他的脑筋就会开始转,开始转了他就会去思考。当我们要叫学生思考的时 候,不是说:“来,同学们,有什么意见,快点提出来!”我觉得这样训练不到学生思考,或者说,效果不大。你要用很多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步骤慢慢培养学生去 学习、去训练他们怎样思考。(待续)

附录:(请单击)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