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0日星期五

阅读教学课就只是让学生读懂一篇课文么?(4/4)

阅读教学课就只是让学生读懂一篇课文么?
        -- --文本对读:《列那狐狸与大公鸡》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


     在这里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个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阅读教学五阶段的过程论。当然,阅读教学的过程有许多不同的分法:有四阶段、三阶段、五阶段还有其他不同的过程论。在这里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刚才我在用的五阶段过程,我觉得是蛮实用的。

     首先我通过导入和设问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让学生对整个学习有兴趣之后就让他们去阅读。在这个阅读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思考之后才进行交流。其实交流和讨论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候我们看一些课文,觉得它很浅显,很容易明白,我们老师就会以为:“学生应该没问题吧,都会啦!”然后随口问几个问题,就以为学生可以掌握了。有时候我觉得这样是不足的,我比较鼓励学生自己讨论、自己提出问题。有时候学生提出一些幼稚的问题,越幼稚就越能够让我们发现,学生实际上不懂什么东西。那么我们才能够对症下药去引导他,去解决有关问题。有些老师会说:“哎呀!我们学校班级学生人数很多,他们个个都在问,都在说话,课室里就很吵杂。”对不对?我去中国看老师们上课,他们的学生都很有秩序的,我觉得这是可以训练的。老师是需要想一些方法来训练学生如何有秩序的但同时也很勇敢地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完整地表达出来,而不要常常只是消极地说:“我们这里五十个学生,不可能的啦!”但是,有一些比较偏远的学校的班级只有二三十个人,也看不到有多少个老师往这个方向去做啊!所以我觉得如果我们要自我提升就应该(我讲这句话可能会被人家骂,可是我还是要说):少一点借口。五十个人一个班你没有办法,你再喊再埋怨也没用啊!老师要想的就是用一个怎样的方法来让这五十个学生有秩序地去讨论、去分组、去发表他们的看法。我觉得这个才是比较积极的做法。不然我们就容易陷入在埋怨和指责的情境里面,老师教书也不开心。经过了讨论和交流,我就能够让学生做一个总结、一个提炼。

     最后可以练读,所谓的练读就是找一两个段落,可能比较重要的、关键性的段落让学生自己朗读,把感情读出来。课程标准里对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但是很多时候老师们是着重于前面两项:正确、流利。很多时候,学生能够做到正确、流利,老师已经很感动了。至于有没有把感情读出来,那就算了吧。有时候老师自己也读得没有感情,对不对?我觉得我们可以往这一方面去发展。课程标准不是为了让我们填教案簿,它是可以引发我们有更多的思考的。

     刚才我提出的一个论点,就是“教师的问题,只是假设的问题”。我们只是假设学生不会,所以问他这些问题。其实,真正来自学生的问题,才是真实的问题。所以我尝试让学生主动提出更多问题,我觉得有更多问题是一件好事。由于时间的关系,我让学生把想法写下来电邮给我。

     这个是之前我在坤成(一)校上公开课的一个学生,她当天晚上就把她的想法电邮给我。她说:


这个同学虽然写了一些错别字,但是我們知道她是有思考的。可见通过文本对读,能够引导她对课文和原文作出比较,然后做出了一些思考。

     我在这边和大家分享一个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的看法:
30年的经验使我相信,儿童的智力发展取决于是否会很好地阅读。会边读边想的儿童,比起那些不会迅速阅读的人来说,处理任何事情要快些、顺利些。 ”

“愈是困难的儿童,他在学习中遇到似乎不可克服的困难愈大,他就愈需要阅读。阅读能教他思考,思考会刺激智力觉醒。”

     相信老师们都有经验:有一些学生的阅读能力比较强,他阅读比较多,课外读物也比较多,他的表现就和其他的同学不一样。

     现在回到最初提出的问题:“阅读教学课就只是让学生读懂一篇课文吗? 我们就是教生字新词吗?教了生字新词然后回答后面提出的问题就可以了吗?”是不是还有更多的东西我们可以做呢?

     阅读教学的终极性目标其实是指向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包括培养学生的語感。我们为什么要教好语文?根据小学标准课程(KSSR)里的《小学华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就是让学生打好语文基础,充分掌握 听、说、读、写的技能;使学生能应用华文来学习、思考,能以规范的华文来交际、处理信息和写作,并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大家要把这个目标时时挂在心里,常常拿出来看一下,不是去上课的时候才看。这样我们才不会把教学目标忘记,然后不知道为什么而教,难道只是为了考试吗?课程标准里面提到阅读教学时说:“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我刚才尝试通过这个文本让学生自己读出问题、看出问题,然后跟文本对话,提出它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这就是一种对话。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个阅读教学让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的体验,并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我觉得这些都非常重要,不只是为了写生字和造句而已。我们要怎样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发展他们的思维呢?大家都可以回去做不同的尝试。另外阅读教学注重情感的体验,语文教材的积累和语感的发展,并强调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 如果一个学生拥有阅读的能力,很多文本其实都难不倒他。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在考试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回到考试,因为大家对考试这一部分会比较专心和熟悉。)一看到试题很快就能够找到答案,对不对?但是有一些平时没有阅读的同学或者是阅读能力很弱的同学,他看到那些文字根本不知道里面的故事说什么。陶渊明吗?陶渊明在干什么?不为五斗米折腰吗?是為了什麼?他爲什麽要告老還鄉?学生回答不了,是不是?所以老师们回去看看学生这一次的考试你就可以知道,阅读能力弱的学生他真的不能够面对这样的文本,因为他根本就不能够理解,更别说通过这个文本去思考。

     “阅读”与“阅读教学”的概念是不同的。基本上大家都会阅读。阅读就是从书面语言符号获得意义。它主要的核心目标就是理解,然后从里面得到讯息。但是老师在课堂里进行的是阅读教学。我们不是给学生阅读,我们是“教导学生怎样阅读”。阅读教学的定义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阅读的方法,积累语言,掌握表达规则。它主要还是让学生学会阅读,掌握阅读的方法,促进阅读行为的变化。我的方法是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关键的内容。好像刚才我和学生的对话,为什么那只大公鸡最后会跑掉?--因为那只狐狸不小心开了口。狐狸不小心开了口?为什么狐狸会不小心开了口呢?是不是因为他糊涂或笨呢?--不是,狐狸其实很聪明。学生就找出一个关键:“它抿着嘴巴”。我教学生去探索文本里面的关键字眼,和它起着的关键性作用。我觉得这样去训练学生,他对文字的敏感度掌握能力会慢慢提升。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从文字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规律和方法,促进学生的语言由低级向高一级层次发展。我们不只是让学生阅读,我们要教学生阅读的规律和方法,这是我们在课堂上应该要做到的。最后我要用一句话和大家互相勉励:“教会你判断自己会还是不会,比光是教会你更重要一百倍。”这句话源自台湾评论家杨照先生写给他女儿的《我想遇见你的人生》。这本书非常精彩,老师们可以去找来看看。我们要教会学生具有辩識的眼光,去看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这样慢慢我们就能够培养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我觉得这个就是对教育的一种比较高、比较正面的要求。我今天抛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老师们互相讨论,就说到这里,谢谢大家。(完结)

附录:(请单击)

1 条评论:

  1. Wow its a very good post.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you is really very good and helpful for me. Keep sharing good information..
    BMW 635csi AC Compressor

    回复删除